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性藝術節帶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很多知名國際藝術節一度推遲、停擺。與此同時,國際藝術節主辦方也在不斷探索度過危機、恢復活力的路徑,有的從沉寂中重新開啟,積極防疫,展望反思;有的通過網上直播等方式,進行更多、更新的數字化嘗試……
布雷根茨藝術節和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兩大知名藝術節展即將來襲,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欣賞這兩場不容錯過的藝術節,在疫情常態之下,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布雷根茨藝術節
今年7月至8月,以“舞美盛宴”著稱的奧地利布雷根茨藝術節將推出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此次舞美造型寬33米、高23米,表面積達1300平方米,由鋼材、木材、泡沫塑料做成的部件,已提前5個月在附近工廠里制作完成。此次演出最終的舞臺呈現會是怎樣,又將帶給觀眾怎樣的震撼感受,無疑令人十分期待。
布雷根茨藝術節,光是舞美就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布雷根茨這座奧地利西北偏北的小城,因其每年一度的藝術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歌劇愛好者、音樂發燒友紛至沓來。布雷根茨藝術節于每年七、八月在博登湖中的世界最大水上舞臺(Seebühne)舉辦,舞臺根據需要每兩年更換一個主題,其舞臺設計巧奪天工,堪稱經典。(當然,偶爾會出現演員排練時不小心掉到湖里的事情。)
這樣一個以歌劇為主的綜合性藝術節,在邊遠小城已舉辦了70多年,如今躋身于世界知名的文化和旅游品牌行列。在奧地利眾多藝術節中,布雷根茨藝術節雖然在規模和影響力方面略遜于薩爾茨堡藝術節,卻憑借獨樹一幟的水上舞臺為人們津津樂道,每屆藝術節極具創意感、科技味十足的舞美造型,都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舞美盛宴”。
▲《阿伊達》
1946年,為了給遭受戰爭破壞的布雷根茨帶來精神力量,首屆布雷根茨藝術節在兩艘駁船上舉辦,一艘載著樂隊,另一艘上面是歌唱演員。沒想到,當年幾個音樂家的“狂想”之舉,成就了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上世紀60年代末,年輕觀眾對布雷根茨藝術節的熱情開始下降,經濟收益下滑。1979年,水上舞臺、藝術節劇場和會議廳、谷物集市廣場劇場相繼建成和開業,藝術節之友協會成立并且成為主辦機構,藝術節迎來了重要轉折點。
1983年,小提琴家兼導演沃普曼擔任藝術節總經理,他成立了戲劇顧問公司并提出方案,要在提供高水平藝術產品的同時,適應最廣泛的觀眾群體。他提出“以藝術養活藝術”的口號,即把流行的歌劇作品放在水上舞臺演出,所得收入再投資到劇場演出上,制作那些不太知名的作品和實驗性作品。他還將藝術節視作一個整體框架,力圖拓寬實驗性題材,吸引青少年參觀排練。
▲《魔笛》
1985年的水上舞臺版歌劇《魔笛》,制作成本是原來的6倍,吸引了大量觀眾??鋸埖奈杳涝煨途哂幸曈X沖擊力,同時重視可讀性和象征性,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值得一提的是,水上舞臺沒有大幕,一個造型需要適用于作品的多種元素和多樣表達,也不能忽視氛圍的營造、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為節約成本,舞美一般兩年一換,演出場次則從16場增加到26場。從這時起,舞美開始成為布雷根茨藝術節的特色名片和創意主戰場。
▲《圖蘭朵》
70多年來,布雷根茨藝術節上演了眾多世界著名歌劇、輕歌劇和音樂劇,從《弄臣》《卡門》《圖蘭朵》《魔笛》到《西區故事》《波吉與貝絲》《霍夫曼的故事》等,每次舞美造型都倍受關注。那些幾百噸重的道具,看起來卻像是輕輕漂浮在水面上,且與湖光山色完美地結合一起。
據了解,除了坐落在離岸25米的博登湖上的水上舞臺,布雷根茨藝術節現在還擁有若干演出場所,各演出點的座位數分別為:水上舞臺6980個、藝術節劇院大廳1656個、車間舞臺1563個、谷物集市廣場劇場502個。
▲《卡門》
這座歐洲最大的水上舞臺,讓很多從未踏足這片土地的人僅僅通過照片,就對之心生向往。如這般充滿想象力的創意舞美還有很多,或許這就是大家迷戀布雷根茨藝術節的原因吧。
▲《安德萊·謝尼?!?/p>
根據主辦方提供的數據,2019年布雷根茨藝術節有工作人員約1600人,觀眾達25萬人次,其中63%的觀眾來自德國,23%來自奧地利,11%來自瑞士和列支敦士登,3%來自其他國家。在水上舞臺演出的歌劇《弄臣》上座率100%,在劇場演出的歌劇《唐吉訶德》上座率99%。該年度藝術節預算2700萬歐元,其中各級政府補貼694萬歐元,企業贊助和社會捐贈130萬歐元。
布雷根茨藝術節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精心策劃的劇目、極具創意的舞美設計以及座位、票務、餐飲、應急措施等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建設,等等。此外,藝術節還通過上演實驗節目,努力培養年輕觀眾,發現新的市場機遇,做到既從自身的歷史積淀中傳承基因,又適應時代潮流,不斷尋找新的發展動力。
▲《弄臣》
《弄臣》是布雷根茨藝術節2019年、2020年的主題歌劇,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藝術節停辦。2021年回歸的藝術節沿用之前的水上舞臺設計,繼續演出《弄臣》,并從23場增加至25場。除了水上舞臺,布雷根茨節日劇院還上演了《尼祿王》《阿爾及爾的意大利女郎》《風》等劇目,駐場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也分別與指揮安德烈斯·奧羅斯科·埃斯特拉達、奧馬爾·梅爾·威爾伯帶來數場音樂會演出。此外,通過在線直播、高清影像轉播等方式,藝術節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傳播形式。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
3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舉行2022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周漢萍表示,以“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將于2022年9月直10月舉辦,將以“互聯網+演藝”模式展開。
中國藝術節是具有全國性、群眾性的重要國家文化藝術節日。1987年秋,由中國政府批準,在北京舉辦首屆中國藝術節,原則上每三年舉行一屆,節期為15或20天。每一屆藝術節都以絢麗多姿的藝術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的輝煌成就,展示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嶄新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藝術成果,熱情謳歌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欣欣向榮的景象。
據介紹,本屆藝術節將組織創作一批熱情謳歌百年來黨帶領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鑄就的精神譜系的優秀作品;展演展播一批緊貼人民需求、緊扣時代脈搏的優秀作品;宣傳推介一批堅守正道、德藝雙馨的領軍藝術人才,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文化氛圍。根據《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總體方案》安排,計劃邀請100部(臺)左右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參演,其中文華獎參評作品70部(臺)左右,藝術節參演作品30部(臺)左右;群星獎參評作品100個左右;全國特邀及公開征集的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1000件左右。
“舉辦好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不僅是集中展示近年來文化建設和藝術創作的新成果,展現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奮發有為的新風貌,更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體現和重要舉措?!敝軡h萍說。
本屆藝術節主要內容包括舉辦開、閉幕式,文華獎和群星獎評獎,優秀劇目展演,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展覽,以及全國演藝文創產品博覽會等多項主題活動,除此之外,藝術節期間,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還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文旅活動,聚焦演藝發展、文旅融合等領域開展系列學術交流等多項聯動活動。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藝術節還創新辦節理念,利用“互聯網+演藝”模式,搭建“云端劇場”平臺,提供精品劇目創、排、演、宣、評一體化線上服務,努力打造一屆“永不落幕”的藝術盛會。
據悉,本屆藝節開幕式擬在北京舉辦,閉幕式擬在雄安新區舉辦。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