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起,小劇場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在廣州熱演超過50場,在觀眾中刮起一股追劇旋風;5月18日,新編小劇場粵劇《胡不歸·顰娘》在南方劇院上演,帶來傳統戲曲與小劇場形式的全新碰撞;“水上喜劇工坊”則把劇場搬到珠江游船,打造粵語相聲與脫口秀融合的“水上相聲劇場”……
新編小劇場粵劇《胡不歸·顰娘》在南方劇院首演。文瑤 攝
近年來,廣東小劇場的演出形態越來越豐富多元,不僅壯大了演出市場,更為戲劇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小劇場藝術因其變通能力高、前期投入成本較低、市場容錯率較高、易于培養新人等特點,受到業界青睞。
不容忽視的是,盡管廣東本土小劇場作品發展勢頭良好,但上演節目中仍有大量比例的引進作品。專家呼吁,要形成良好的小劇場演出生態,亟待進一步激活本土原創力量。
現象:實景音樂劇 為年輕演員成長提供機遇
今年2月,廣州北京路天河城的一處商業空間悄然變身實景小劇場:場地被裝修成一個酒吧,長條形的吧臺即是舞臺,觀眾環繞四周落座,演員在觀眾近距離的欣賞下進行表演。
這是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的駐演現場。該劇改編自韓國音樂劇,講述了1930年大蕭條時代發生在紐約一家酒吧里的故事,觀眾置身其中,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該劇首演于2020年的上海亞洲大廈,至今已在上海演出超過500場,時常一票難求,隨后相繼在成都、長沙、廣州開啟了駐演模式。票房的火爆,為廣州上半年因疫情影響而略顯沉悶的演出市場帶來一抹亮色?;钴S在該劇舞臺上的,絕大部分是青年演員。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在讀研究生陳科銘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陳科銘第一次嘗試主演小劇場音樂劇。此前他曾在著名作曲人李海鷹打造的原創音樂劇《青春劇團》里擔任男主角。這次在《阿波羅尼亞》中,他作為3位主演之一,要一人分飾多個角色,挑戰難度不小?!按笪枧_需要很滿、很大的能量,小劇場則重在細膩,著重點不一樣?!彼€認為,小劇場能及時收到觀眾對于演出的反饋,且非??简炑輪T的臨場應變能力。
陳科銘跟隨《阿波羅尼亞》劇組,在成都、長沙和廣州三座城市演出超過50場,獲得了寶貴的鍛煉機會。從一開始的無所適從,到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節奏,他不僅愈發游刃有余,收獲了一批粉絲,更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劇演員的夢想。
“實踐機會對新人來說太重要了!小劇場演出頻繁,讓我們能有機會反復‘磨戲’,不斷提高自己?!标惪沏懻f。
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演出劇照
分析:“沉浸式”體驗 為傳統戲曲打開邊界
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所長王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小劇場給觀眾提供了獨特的‘沉浸式’劇場體驗,通過駐場演出、長期運營,累積形成了固定的觀眾群,收到了積極的市場反響?!?/p>
傳統戲曲與小劇場的碰撞,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去年12月底,在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支持下,首部小劇場粵劇《金蓮》在廣州星海音樂廳室內樂演奏廳上演。此前該劇在上海場演出時,反響熱烈。
這部戲中,飾演潘金蓮的粵劇表演藝術家蔣文端突破舞臺框定的區域,穿梭于舞臺和觀眾席之間,時常與觀眾展開互動。導演胡家偉認為,這樣的設計打造出一個“開放的演出場所”,把對“金蓮”的判斷權交還觀眾,激發其思考?!把輪T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呼吸,觀眾都能零距離感受到,每一個表演細節都一覽無遺,很過癮!主演蔣文端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一位觀眾對記者感嘆道。
“這種近距離的觀演嘗試,為粵劇對接當代藝術提供了新的可能,也為研究現代都市劇場審美提供了新的視角?!比A南師范大學教授李靜認為,小劇場演出形式,還體現了粵劇在城市化演進中銳意進取、兼容并包的藝術精神。
呼吁:打造更多演出空間 容納多元嘗試
小劇場的實驗性、探索性,有利于推動創造者對戲劇方式進行更為多元化的探索,這已成為業界共識。
5月18日、19日,又一部新編小劇場粵劇《胡不歸·顰娘》引起業內關注。該劇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廣州粵劇院聯合組建創作團隊,根據傳統粵劇《胡不歸》的線索進行了新的改編。
該劇的傳統版本是粵劇前輩薛覺先的代表作品之一,上演于上世紀30年代末。在原來的版本中,女主角顰娘因得不到婆婆的認可郁郁而終。而小劇場版本則對顰娘的結局進行了“更具現代性”的改編——顰娘經過種種努力,始終無法與心懷偏見、觀念陳舊的婆婆和解,最終憤然離開婆家獨自生活。
為追求更時尚的舞臺效果,該劇還借鑒了話劇的表演方法。這樣的改編,不免讓部分傳統觀眾直呼“不習慣”,卻也讓一些年輕觀眾感到新鮮有趣。
“有爭議是正常的,說明作品有討論度?!敝鲃搱F隊表示,贊彈分明的觀眾口碑,在意料之內。事實上,正是因為小劇場的實驗性和探索性,才給了創作人員更高的自由度和包容度,讓他們可以披荊斬棘走出一條新路。
“只有鼓勵多創作、多演出,才能促進人才隊伍的良性循環,促進演出市場的百花齊放?!蓖鯚樥f。在他看來,廣東演出市場并不缺乏消費土壤。十多年前,他率先從北京引進孟京輝的《兩只狗的生活意見》等實驗性作品時,廣州票房就相當火爆。
同時,王煒也敏銳地意識到,廣東戲劇市場還亟待更多原創劇本的加入,本土創作能力才是源頭活水。他呼吁,打造更多小劇場演出空間,以低成本的方式向劇團和民間制作團隊開放,此舉將有助于不斷釋放創作活力,推動本土創作和演出生態持續向好。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